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的技术进步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作为电控系统的核心元器件之一,新能源用薄膜电容的性能直接决定了车辆动力输出的稳定性与能效表现。那么,为何薄膜电容在新能源车领域备受青睐?常捷科技的技术方案又能为行业带来哪些突破?
一、薄膜电容: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的“能量稳定器”
新能源汽车的电控系统需要在高频、高压环境下持续工作,传统电解电容因体积大、耐温性差等问题已无法满足需求。而金属化薄膜电容凭借其独特的材料与结构设计,成为EV/HEV电驱控制器的理想选择。
以常捷科技的QCB61系列为例,其采用金属化聚丙烯薄膜技术,额定电压覆盖200-1200VDC,电容量范围达200-2000μF,可适配10kW至160kW不同功率的电控系统。相较于普通电容,其优势在于:
自愈特性:过压时薄膜局部蒸镀层可自行修复,避免击穿失效;
宽温域运行:工作温度-40℃~105℃,适应极端气候环境;
超低内阻:ESR低至0.1mΩ以下,减少能量损耗,提升系统效率。
二、技术创新:如何实现电控系统的高能与紧凑?
常捷科技通过三大核心技术,重新定义了新能源用薄膜电容的性能标准:
1. 极低ESR与ESL设计
通过专项工艺优化内部结构,QCB61系列的等效串联电阻(ESR)低至0.4mΩ,自感(Ls)小于12nH。这一特性可大幅降低电容在高频工况下的发热量,使持续载流能力提升至250A以上,满足大功率电控需求。
2. 内置叠层母排技术
传统电控系统需额外配置缓冲电容和母排,而常捷电容通过集成化设计,直接与IGBT模块直联安装。以60kW车型的750μF电容为例,其体积仅176×74×69mm,重量1.25kg,减少40%的安装空间,显著提高电控单元紧凑度。
3. 抗干扰与平稳性升级
针对新能源车电磁兼容(EMC)难题,电容器内部可集成Y电容,有效抑制共模干扰。同时,产品通过AEC-Q200D车规认证,爬电距离与电气距离均达6mm,确保高压环境下的稳定运行。
三、定制化方案:破解电控系统的适配难题
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因电池电压、功率等级差异,对电容的电气参数和机械结构提出高度定制化需求。常捷科技通过模块化设计,提供灵活的技术适配:
电气特性定制:例如30kW车型的250μF电容支持120A持续直流电流,峰值电流达2500A;而100kW高功率版本则可承载6000A非重复冲击电流,满足急加速场景需求。
结构协同设计:根据客户提供的机械布局数据,优化电容外壳尺寸(如130×75×38mm紧凑型方案)与母排接口位置,实现“即装即用”。
寿命与可靠性验证:通过GB/T17702与IEC 61071标准测试,产品失效率低至50FIT(每10亿小时50次故障),预期寿命超8年。
四、行业趋势:薄膜电容如何推动新能源技术迭代?
随着800V高压平台、SiC功率器件等技术的普及,电控系统对电容的耐压、耐流和散热要求进一步提升。常捷科技已前瞻性布局:
高电压支持:开发1200VDC级电容,适配下一代高压快充车型;
智能化监测:探索电容健康状态(SOH)在线诊断功能,提升系统稳定性;
材料创新:研发耐高温(125℃+)聚酯薄膜,突破现有温限瓶颈。
结语:选择薄膜电容,就是选择可靠的未来
在新能源车迈向智能化、高性能化的进程中,电控系统的每一处细节优化都关乎用户体验。常捷科技深耕薄膜电容领域数十年,以自主专项技术为依托,为全球客户提供从设计到交付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无论是混动车型的轻量化需求,还是纯电平台的高压挑战,这里都有答案。
公司拥有专业的科研机构和一支高水平 的研发团队
公司拥有众多国家认可资质
宏大事业感召人,优厚待遇吸引人,优 秀文化凝聚人,创造条件成就人
为客户提供优质、安全、环保、高效的产品和服务
查看更多(共0条)评论列表